行业搜索引擎
无人机航拍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创建时间: 2024-04-10 11:40:51         浏览量:21

无人机航拍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王  云


摘 要:近年来无人机技术被应用到了各领域中,而在新闻报道中应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实现了新闻生产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无人机技术也逐渐成为传统新闻报道的一种补充方式,为新闻生产方式提供了新的选择,特别是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无人机航拍发挥出了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基于此,本文阐述无人机航拍技术在突发性新闻报道中的应用现状,探究无人机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 无人机航拍;突发事件;新闻报道


“夜幕中,火线不断扩大,拉长成远达数公里的‘火龙’,阵阵腾空火苗肆虐地舔舐山林。”“向火场集结,向火线进军。消防等各类救援力量火速出动,出枪、喷水,一股股水柱喷向火线,对火线的蔓延形成持续压制。”这是2020年4月2日凌晨在川观新闻客户端上刊发的短视频现场新闻——《独家航拍|直击水龙与火龙艰苦拉锯》作品中的文字。11月7日,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揭晓,这篇被当地干部称为“凉山西昌山火‘阻击战’珍贵历史记录”的新闻作品获得一等奖。

现场危险万分,在救援为第一要务的山火救援现场,如何诞生出这样一篇作品?作为主创人员,我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驻站16年,是森林火灾和救援工作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见多不怪”的时候,更彰显作为记者的敏锐。“这场大火与其他山火不同!”作为最快进入到山火现场的媒体人员,我迅速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作出判断”,“大火走势直逼人口76万的凉山州州府,附近有加油站、液化气储配站、学校等场所,灾情很危急。”

救援是山火现场的第一要务,我一边想办法突破进入到救援现场的“最前沿”,一边与后端编辑团队沟通发稿直通渠道。现场浓烟滚滚,到处可见的是救援人员和消防指战员,虽然持有指挥部发放的通行证,因为火情严峻,已经烧到了公路边,为了避免出现人员伤亡,现场封闭,不让救援队伍之外的人员进入。封锁线外,森林燃烧的灰烬落得一头一脸,心里焦急,我不能放弃,经过和公安有关负责人不断沟通,半个多小时后,终于获准进入,为此,我们成为唯一获准进入的媒体。

进入现场后,我们直逼最前线,感受到大火的温度烤得皮肤已经极度不适,但距离常规的拍摄需要还有不少困难,这时候,无人机的作用就显现出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化普及范围不断扩大,当今社会新闻传播力之所以高速提升,依赖于网络技术的加持,即使相距千里也能及时了解到正在发生的事情。在针对大型突发事件进行新闻报道时,需要掌握好拍摄视角,同时要保证突发事件现场新闻人员的人身安全,而无人机航拍技术的应用恰好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有必要分析无人机航拍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01当前航拍技术在突发性新闻报道中的应用情况

在对突发性新闻进行报道的过程中,最常见的形式就是视频加文字,或图片加文字的形式,从视频的角度分析来看,新闻受众通过连续的画面能够了解到新闻事件现场的真实景象,一般情况下,视频新闻都是应用摄像机进行拍摄的,通过不同的取景角度展现出不同的新闻视角,但受拍摄条件限制,几乎很少有机会能够通过俯视的方式对整个新闻事件进行了解,虽然在一些突发事件报道中也有过俯拍角度的视频画面,但这种航拍方式需要借助热气球或直升机,并且要让摄像师在空中完成拍摄任务,这种拍摄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

(一)成本较高。常规情况下进行航拍,需要由直升机驾驶员、摄像师共同完成,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对绝大多数媒体来说都难以承受航拍的费用,因此很少能够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实时的航拍角度画面,基本只有像央视这样实力雄厚的电视台才能实现航拍制作,同时航拍技术对摄像师自身的专业技能、身体素质、高空作业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二)耗时较长。航拍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设备与人员支持,通常情况下没有条件让所有人员与直升机随时待命进行拍摄任务,同时还要考虑到气候条件等自然变素,因此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通常没有机会即时将拍摄到的视频资料呈现给广大受众。

(三)适用范围有限。在突发危险事件发生时,人为驾驶进行航拍具有较大的危险,例如:火灾险情等,因此应用范围十分有限,能够进行航拍的领域并不广泛,大多都是在制作纪录片时会应用航拍技术展现出整体的风貌,例如《话说长江》等,但是在进行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并不常用到航拍报道方式。

02无人机航拍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各项零件与技术趋向小而精的方向延伸,摄像机也逐渐趋向小型化,将摄像机与无人机飞行器组合在一起,便使无人机具备了飞行与记录两项功能,如此一来,在进行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无人机航拍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各大媒体在新闻报道中争相应用此项创新技术,无人机航拍能够在现场拍摄中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与优势,在空中以俯视的视角进行拍摄作业,能够为新闻报道呈现出独特的拍摄角度,且易于操控与携带,无人机航拍优势为新闻报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一)新闻现场报道的特殊视角。在进行突发事件新闻报道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拍摄视角能够带给受众不同的视觉体验。

不同于传统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应用无人机航拍技术进行拍摄是在空中完成的,拍摄视角更加开阔,能够更加全面的拍摄到突发事件的现场情况,俯视视角下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和体验与常规拍摄角度大不相同,虽然以往在进行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时,也应用过俯拍方式,但是诸多因素限制,拍摄角度也十分有限,而无人机航拍技术的应用恰好改变了这些情况,可以不再受场地等条件的限制,无人机可以在空中随意切换角度,从而更好地完成突发事件新闻报道。

(二)降低新闻报道成本,便于操控携带。在应用无人机航拍进行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时,只需准备无人机与摄像头即可,这两项设备成本一般不会过万,并且能够循环使用,因此有效地降低了拍摄的成本,而且无须进行过多的准备,保证无人机有充裕的电源即可,这在媒体行业中已经是非常低廉的成本投入了。此外,无人机的体型较小,便于携带,在进行拍摄的过程中,只需通过笔记本或手柄对无人机进行操控即可。

(三)加强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对有些突发事件进行新闻报道时,应用航拍技术可以有效提升新闻的真实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需要进行航拍报道的突发新闻事件需要应用直升机这一辅助设备实现航拍目的,而应用直升机需要通过复杂的审批流程,在审批过程中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这样一来难以保证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而无人机航拍技术的应用使得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变得简单易于操作,无人机携带起来比较方便,在进入到突发事件现场进行报道时,能够有效节约时间成本,最大限度地保障新闻的时效性。

(四)突破空间限制,保障新闻人员的安全。对在突发事件现场进行新闻报道的工作人员来说,其自身也面临一定的危险,特别是在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时,现场环境较为恶劣,如火灾现场、洪涝灾害、地震及泥石流等,这些突发事件现场都具有较大的危险性,对在现场进行新闻报道的新闻人来说,随时面临着安全隐患。应用无人机进行现场报道,可以有效保障新闻工作者的人身安全。此外,通常会对突发事件现场进行封锁,避免发生二次灾害,除事件相关救援人员外会对其他人员进行清场,禁止入内,在这样的环境下,新闻工作者难以获得一手的现场资料,此时应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可以实现在新闻工作者不进入事发现场的情况下便可获取事件现场的实时信息,以此保证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与真实性。

03优化无人机航拍技术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对策

(一)选择优质的无人机提高拍摄质量。为保证无人机航拍效果,使其能够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保证拍摄画质的清晰度与稳定性,要尽量选择自身重量大、体积大的无人机,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摄像改装,使其拍摄的视频图像能够广泛应用到新闻报道及对救援、险情工作与定性中。

(二)组建一支专业队伍。川报集团一直致力于创新技术手段与新闻采编的结合。2010年,在无人机应用尚未普及时,集团采编人员就已使用自制设备,率先实现对突发事件的远程航拍,并在芦山强烈地震等事件中投入使用。2015年,川报集团成立国内第一个以无人机航拍为主题的PUGC聚合生产平台,建立起覆盖全川21个市州的飞手队伍。2017年8月,川报集团依托电视节目制作协会成立航拍专委会,联动飞手进一步增长到3000余人,覆盖183个区县,为应急报道、主题宣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18年1月,国内首台全媒体直播直升机“川报号”首飞成功,至今已成功飞行200余小时,在突发事件直播、航空影像采集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空中飞行平台还与公安、消防、水利、林草等部门合作,为其指挥调度提供影像支撑,成为服务社会治理的利器。例如,川观新闻在2020年4月1日利用无人机航拍方式,独家航拍到西昌泸山山火现场,拍摄到火势蔓延与消防扑救情况,直击水龙与火龙的艰苦拉锯。该现场短视频新闻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三)加强管理力度,出台相关管理措施。为保障公共空域安全,当前我国多省已经针对无人机出台了相关的禁飞管理措施,并设置了禁飞区域。我国无人机领头羊“大疆”也发布了多边形禁飞区域策略,为无人机产品设置了机场禁飞区与限飞区,任何设备的使用都具有优势与劣势,在应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时无人机航拍技术的优势在当前是其他设备不可比拟的,但由于其价格低廉,拍摄视角新颖,很多无人机爱好者在没有充分考虑后果的情况下进行随意操作,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不利影响,给公共安全带来了威胁。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在购买民用无人机时,购买者即须进行实名登记,同时,机身上也粘贴有实名的二维码,单位、姓名、器材等详细信息,否则视为违法操作行为,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实施有效控制了无人机乱飞现象。

0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为无人机进行新闻航拍创造了有利条件,无人机自身具备的特殊传播优势,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全新的可能,不仅对传统新闻拍摄方式进行了改革与更新,还进一步强化了新闻报道的说服力与公信力。无人机航拍技术以俯视的视角将现场实时画面及时传送给新闻受众,带给大众视觉感官刺激,让民众对突发事件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开拓了人们全新的新闻观察视角。

来源:全媒体探索(作者为四川日报社凉山分社社长)


来源:
低空经济资源网

低空经济资源网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搜集。如有侵权,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内容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快速链接
QUICK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