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空域由自然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成为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空间。欧美国家在低空空域积极开展产业布局,重点聚焦空中交通。我国高度重视低空经济,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低空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宏伟目标。
基于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与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编写了《低空经济政策与产业生态研究报告(2024年)》,并于2025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发布。中国信通院知识产权与创新发展中心主任、低空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文宇对报告进行了深入解读。
报告概述了主要国家在低空经济产业推进中的最新政策法规动态,系统研究了低空经济的产业生态,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助力我国低空经济产业与政策法规的互促共进发展。
报告核心观点
1. 各国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推动低空经济稳步发展。美国低空产业布局较早,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规体系,并积极推动城市空中交通计划。欧洲着力构建统一的空管体制,打造低空U-space体系。我国高度重视低空经济,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支持性政策和相关法规,在安全监管、飞行器制造、飞行保障和低空应用等多个方面的法治保障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2. 低空经济四类产业互促互进,协同发展。低空装备产业中,以无人机和eVTOL为代表的新兴飞行器蓬勃发展,与传统的直升机形成了新旧共存的格局。低空基础设施产业中,物理基础设施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逐步提升。低空管理保障产业中,空域管理、安全防御、检测检验、飞行培训与保险等产业整体处于发展初期。低空应用产业可进一步分为消费类、作业类、运输类和应急安全类,未来市场潜力较大。
3. 低空经济将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未来,随着国家顶层设计的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关键技术领域的不断革新,安全保障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善,低空经济将与各行业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低空产业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也将进一步增强。
点击查看阅读原文下载《低空经济政策与产业生态研究报告(2024年)》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