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搜索引擎
安徽合肥:水务集团应用低空智慧巡检 守护城市水脉
创建时间: 2025-04-15 14:45:47         浏览量:32

4月10日清晨,一架搭载红外摄像头的无人机从龙河口水库闸坝旁的机巢腾空而起,以5米/秒的速度沿着55公里输水管线飞行巡检。在其西边的佛子岭水库上空,同样螺旋嗡鸣,“空地一体化”低空技术正在守护“新中国第一坝”。这些是合肥正在探索的“低空+水利”应用新场景。

龙河口引水工程,是安徽省重点跨区域调水工程,也是合肥迄今原水管道最长的大型跨区域调水工程。水从龙河口水库出发,流至肥西县磨墩水库,全长55千米。从2024年1月正式通水以来,已累计送水2000余万立方米,安全运行5000小时,为合肥市民送去优质水源。

一年多来安全调水的背后,是合肥水务集团原水公司(以下简称“原水公司”)巡检人员的艰辛与努力。

“原来我们采用的是‘人+车+手动无人机’的模式进行巡检,全线巡检完需要两周时间。”原水公司经理赵宏伟告诉记者,巡检工作不仅耗时,巡检员们还要面对复杂的地形和安全隐患。

“沿线铺设的管道总长165千米,阀门440个、阀井421座,巡检线路跨越肥西县、舒城县、合肥高新区等多个区域,地形复杂,涵盖林地、农田、山体、河道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去年,原水公司对外开放“场景机会”,征集更高效、更智慧的巡检解决方案。

“开放‘场景机会’后,很多低空经济领域企业前来对接。最终我们选择和中国通号、大疆等企业合作,自去年10月开始试点低空智慧巡检。”赵宏伟介绍。

在巡检方式上,原水公司采用无人机巡检及人工踏检相结合的“空地一体化”模式。只要提前设定好飞行时间、航线、速度等数据,无人机每天可以自动起落和巡检,将前方采集的情况实时推送给后台。原来两周才能完成的全线巡检,如今只需要一天。

“我们目前设定的是80~110米的离地高度和5米/秒的飞行速度,无人机自动沿管线仿地飞行,获取地表影像数据,对阀井等关键部位自动拍照比对,可以快速发现各类安全隐患。”赵宏伟说,通过4K影像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镜头如鹰隼般扫描着下方蜿蜒穿过山林的“城市水脉”,阀井盖板位移、地表沉降等厘米级变动都能被精准“捕捉”。

一旦前端发现如地面塌陷、非法施工等异常,无人机巢会立即发出警报,并将相关信息传输至原水公司的监控中心,巡检人员就会启动应急预案,赶赴现场进行处理。

来源:水务集团

来源:
低空经济资源网

低空经济资源网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搜集。如有侵权,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内容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快速链接
QUICK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