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执法检查组第一次会议,正式启动这项法规的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圣元主持会议。
据悉,《条例》于去年2月1日实施,是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专项法规,在基础设施、飞行服务、产业应用、产业支持、技术创新、安全管理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制度设计,引发广泛关注。法规实施一年多,效果如何?市人大常委会启动执法检查,旨在全面了解我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总体情况,找出影响法规实施、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找准进一步释放产业潜能的方法路径。
高圣元表示,发展低空经济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深圳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形态,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都有不确定性。《条例》起草时,国家的相关政策也尚不完善。要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认真查找问题和不足,切实推动法规有效实施,也为下一步修订完善《条例》提供依据、打牢基础。在执法检查过程中,要坚持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市区人大和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协同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低空经济在法治航道上飞得更高更稳,为深圳加快建设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示范区,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外卖“飞”起来,打“飞的”上班,无人机“烟花秀”……深圳低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应用场景不断“上新”,其撬动的新消费也由“小众”逐步走向“大众”。仅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无人机物流航线50多条。9日,市人大常委会启动对《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执法检查,这是记者从相关座谈会上获悉的。
低空经济链上企业超过1900家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全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呈现一派如火如荼、百舸争流的喜人局面。依托科技创新优势,深圳在低空经济发展中持续领航创新,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专项法规,成立首个市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率先推出“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开发全球首个智能融合低空系统等,构建起了法规、标准、技术、场景四维联动的综合生态。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上企业增加值达213.8亿元、增长26.4%,全市低空经济链上企业合计超过1900家。今年一季度,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上企业增加值58.7亿元、增长22.3%。
要实现建设“天空之城”的目标,需要构建起世界一流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体系。截至6月底,我市累计建成各类型低空起降点875个、5G-A通信基站7340个, 5G-A通感基站147座。
多元应用场景释放产业活力
咖啡、盒饭、血液、珠宝、黄金、电子元器件、生活物品……如今在深圳空中“飞行”的物品种类越来越丰富。深圳支持美团、丰翼科技等企业扩展低空支线物流、末端配送业态,在商圈、公园、医院、高校等开通无人机物流航线累计301条。
前不久,深圳在龙岗组织了无人机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实践测试, 这是国内该领域参测企业最多、技术形式最全的无人机实战应用测试。根据测试情况,深圳将构建城市消防侦察无人机网络,打造消防救援无人机编队,更好守护城市安全。
从物流配送到载人交通,从应急救援到文旅消费,深圳不断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持续释放产业活力。
参与全球低空经济标准制定
标准,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深圳在全国率先开展地方标准建设,立项研制《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航路划设规范》等36项地方标准,涵盖起降场建设、航路航线划设、通信网络构建、应急救援等方面,系统构建覆盖基础设施、运行管理、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还支持并推动美团、大疆等无人机企业主导参与了《无人机感知与避障系统》等2项国际标准编制,实现低空经济领域在全球范围的标准引领。
来源:深圳特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