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警用无人机在治安防控、侦查办案、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深入,成为守护城市空域的“千里眼”“顺风耳”。
8月12日至15日,由公安部治安管理局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航空警务管理总队、贺州市公安局承办的2025年全国公安机关警用无人机创新应用场景总评演练活动在贺州市举行,来自全国的34个代表队(117支队伍报名)齐聚一堂,围绕前沿警用无人机项目展开激烈角逐,活动设置了“智能模型”“应用场景”“技术装备”三大创新赛道,全面展示了当前警用无人机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
一等奖名单
最后,西安市公安局、无锡市公安局、深圳市公安局、苏州市公安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绍兴市公安局、台州市公安局、吉林省公安厅、上饶市公安局获得演练一等奖。
演练展示项目分别为:
●布设低空智慧化警务应用网格,助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档升级
●警用无人机“太湖之鹰”行动计划——在山林搜索中的应用模式及实战探索
●深圳公安警用无人机“1+7+N”智能应用体系
●“苍穹之柱”多功能模块化低空警务飞行综合保障基站
●广西“警用无人机专业+赋能全警种机制+人工智能大数据”警务实战新场景
●空中哨兵-警用无人机在高速公路上的实战应用
●“天穹灵隼”—全域低空警务智能体
●视频空间信息化技术赋能无人机警务实战应用
●警政共治综合立体智能防控系统
共9个项目,其中深圳、广西的演练项目应包含交管在内的多警种应用场景,绍兴项目应以公路交通管理为主要应用场景。
二等奖名单
●贺州市公安局主创的“四网合一”空地一体赋能全警种案件侦办场景;
●上海市公安局申报演练的低空空域网格化数据底座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广州市公安局申报演练的广州市公安局低空警务“3A”智能体;
●九江市公安局申报演练的“水陆空”一体化管控模式在涉水执法中的应用;
●福州市公安局申报演练的基于无人机搭载的痕迹取证发现提取装置;
●株洲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申报的“基于‘北斗+5G’的湘江株洲段无人机动态遥感智能监测应用”场景;
●鞍山市公安局申报演练的无人机多维电子信息采集吊舱和实战应用软件;
●金华市公安局申报演练的“破茧”系列无人机门窗破拆突入技术应用;
●泰安市公安局演练的警用无人机自动机场精细化操控设备应用场景;
●长沙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申报演练的警用滑跑式固定翼无人机训练示范纠错系统项目;
●贵州省公安厅申报演练的空地协同“三断”突围——警用无人机支撑应急处突指挥保障体系等。
部分三等奖
●安阳市公安局申报演练的警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一体化指挥作战平台;
●成都铁路公安局申报演练的《破解时代难题,赋能铁路治安管理》,代表部铁路公安局参加总评决赛;
●眉山市公安局申报演练的“蜀鹰智脑”警用无人机智能作战APP;
其他获得三等奖的单位还有:成都市公安局、黑龙江省公安厅、威海市公安局、公安部海关总署缉私局、厦门市公安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公安局、莆田市公安局、泉州市公安局、青岛市公安局、儋州市公安局、资阳市公安局等。
来看部分演练项目的介绍
西安
陕西省选派的西安市公安局集训队表现出色,其参赛项目“布设低空智慧化警务应用网格,助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档升级”凭借前瞻性的设计理念、创新的运作机制以及明显实战效果,在来自全国117支强劲对手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据介绍,西安市公安局以警务机制改革为动力,持续加强无人机管理队伍建设,不断提升警用无人机实战化应用水平,积极探索“低慢小”管控网格化、数据化、平台化运行新模式,逐步构建“无人机+AI”立体化巡逻防控新格局,实现了街面巡逻防控、突发事件处置、110接处警联动、大型活动安保、侦查打击辅助、灾害事故救援、社区宣传服务实战应用,构建起了“空地一体”立体化治安防控模式,形成了“无人机+地面警力+N”空地联动机制,有效提升了基层公安工作质效,助力全市公安新质战斗力提升,为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治安环境持续稳定保驾护航。苏州
苏州
昆山市公安局民警王坚、夏炜、孔祥瑞、翁琪轩代表苏州市公安局参赛,其自主研发的“‘苍穹之柱’多功能模块化低空警务飞行综合保障基站”凭借卓越的创新性和实战价值,在A类装备技术创新项目中勇夺第1名,荣获演练活动一等奖。团队历时一年多,通过蹲点采集海量数据、组织数百次飞行测试,成功攻克技术壁垒,将高精度北斗定位、精准时间同步、民航活动监测、实时气象采集、无人机身份识别五大核心功能高度集成,创新研发出模块化、智能化的“苍穹之柱”低空警务飞行综合保障基站,实现了“我的安全我保障”的目标。
据了解,该款自主研发的基站把定位精度提高到厘米级,实现定位精度质的飞跃。基于该功能制作的三维电子沙盘,能够精准还原案发现场及周边环境、人员行动轨迹等关键要素。同时,通过北斗授时,确保基站、无人机、执法记录仪、地面指挥系统等所有设备时间误差不超过10毫秒,为多警种协同作战、精准指挥调度奠定坚实基础。模块化的设计更让“苍穹之柱”能够灵活部署,更加适应实战需求。遇到现场信号较弱时可加装宽带自组网模块;需移动保障时,可快速部署于警车,化身“移动指挥岗”,极大提升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和保障能力。此外,基站能接收无人机RID信号,结合空间高度位置计算,及时推送无人机空中飞行碰撞预警。
试点部署以来,“苍穹之柱”已累计为86架无人机提供安全保障飞行3599小时,辅助生成高精度实景三维电子沙盘300余个,向飞手推送各类安全预警信息9.5万条,警用无人机的事故率同比下降近80%。
贵州
“三断”场景下——断路、断电、断网,怎么进行应急指挥?
贵州战队历经一个多月的刻苦集训,精心打磨战术细节,把大方山体滑坡、猴子河特大桥垮塌、榕江县洪水灾害等实战案例融入演练环节,生动展现了警用无人机在“断路、断电、断网”极端条件下的应急保障能力。
演练中,贵州战队通过自主保障机制确保装备持续作战,依托全域侦查技术构建立体监控网络,借助空地一体联动实现指令高效传递,形成了一套适应复杂环境的应急处突指挥保障体系。这套技战法在模拟实战场景中展现出强大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成为本次演练的一大亮点。
ITS114综合自多彩贵州、西安公安、昆山公安、吉林公安、贺州公安、八桂警事、吉林警事、眉山公安、上饶公安、平安安阳、西南铁警、株洲警事、长沙巡特警、西南铁警等。
来源:智慧交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