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在开化县妇幼保健院,一架白色医疗运输无人机缓缓升空,橙色的样本箱格外醒目。伴随着螺旋桨的嗡鸣,这趟特殊的“护送之旅”正式启程,也标志着开化县在探索低空经济新业态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
随着无人机技术在医疗、农业、物流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一张以科技为支撑的“天空通道”网正在开化县逐步铺展,为各行各业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去年10月,开化县卫生健康局与浙江慧城低空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展开合作,打造了全县首个无人机血液医疗样本物流配送示范场景。依托北斗网格码技术绘制的低空空域网格图,开化建立起一张空中“高速路网”。目前,已形成从县妇幼保健院到县人民医院临检中心的固定航线,全程约12公里,最大飞行半径达25公里。
“我们每天安排4次飞行作业,一次可运输200份血液样本,运输效率显著提升。”县临床检验检测中心总务科主任郑文介绍。无人机运输依托5G网络实现精准导航,全程可在系统控制下自主飞行。相比传统的地面运输,无人机展现出明显的效率优势——汽车运送血液样本需要约25分钟,而无人机仅需13分钟,时间缩短近一半。
“无人机运送样本大大提高了时效性,尤其在突发情况下,可实现24小时待命,第一时间将样本送达检测中心,为医疗救助提供重要保障。”郑文补充道。运行一年来,无人机累计转运1464架次,运输标本超过13万份。
接下来,县卫健部门将继续推广无人机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比如以马金镇为核心,在周边乡镇卫生院设立基站和运输点,进一步扩大送检范围,构建县域“低空医疗网格”。届时,样本将实现“村村飞、镇镇通”,彻底打通医疗检测的“最后一公里”。
除了医疗领域的高效应用,低空经济的“翅膀”也正飞向更多行业。在苏庄镇的大山里,记者见到了另一种无人机运输场景——农户们忙着采摘茶籽,几架无人机则往返于山顶与村口之间,吊运一袋袋沉甸甸的茶籽。
“以前全靠人工背下山,一趟要走半个多小时,非常累。现在有了无人机吊运,半个小时就能运2000斤茶籽下山,既省力又安全。”无人机操控员余志明笑着说。去年5月,他考取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成为开化首批持证从业的无人机“飞手”之一。
“与地面运输相比,无人机吊运具有机动灵活、受地形限制小、成本低等显著优势,在山区或地势复杂的乡村作业场景中,其高效性和安全性尤为突出。”余志明介绍,如今,他的无人机运输业务已涵盖农产品运送、建筑材料转运、应急物资配送等多个领域,每周能接到十多笔订单。
从医疗样本的“空中快递”到山林物资的“空中吊运”,无人机正助力开化的低空经济“飞”出新天地。““开化的低空环境非常好。接下来,我希望能拓展更多业务,比如山林巡护、应急拍摄、智慧农业等,让无人机技术为更多行业赋能。”余志明表示。
来源:开化县人民政府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