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搜索引擎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助力江西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品详情

面向国家发展低空经济的重大战略部署,学校充分发挥办学特色与优势,聚焦低空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促进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江西区域低空经济发展需求精准对接,为江西省抢抓低空经济新机遇、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一、强化航空特色,前瞻性布局学科专业设置

学校积极推动低空经济相关学科集群发展,以“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为龙头,以电子信息、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为支撑,建成“航空+”学科群,筑牢支撑服务低空经济发展学科专业基础。学校积极谋划布局学科交叉工作,探索建立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支撑、带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机制,力争培养复合型交叉型创新人才,产生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2025年5月,学校获批建设江西省低空技术与工程学科交叉中心,并获批建设经费1000万元。获2025年教育部“低空经济”专项博士指标,将于2025年9月入学,致力于培养低空经济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6月23日,南昌航空大学自主设置交叉学科“低空技术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专家论证会在逸夫楼第二报告厅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向锦武,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师张弘,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常洪龙,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魏小辉等10名专家担任论证组成员。论证会旨在贯彻落实国家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学校学科交叉融合,就为我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撑给予指导。专家组一致同意南昌航空大学自主设置“低空技术与工程”交叉学科博士点,并已正式向教育部学位委员会完成备案。

二、聚焦人才供给,超常规成立低空经济研究院

学校加强对发展低空经济的政策研判,对标低空经济战略需求,围绕《江西省关于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强化创新驱动支撑、优化低空经济发展生态”的要求,创新开展低空经济领域的新工科建设,成立南昌航空大学低空经济未来技术学院。学院面向国家在低空经济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能够引领未来低空技术发展的复合型拔尖人才。学院以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为核心专业,组建“UAV实验班”,以“四制五结合”为主要落实手段,构建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此外,学校正积极申报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智能感知工程、低空技术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新增人工智能与空天信息处理、商业领导力、直播电商、航空叙事可视化设计、短视频制作与运营、低空技术与应用、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空天材料智能成形工程8个微专业。截至目前,学校设有43个航空类本科专业,其中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等1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覆盖了与低空经济相关的绝大部分关键领域。学校通过布局学科专业调整优化,全力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创新科教协同,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

学校坚持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效衔接,产学研协同发力,强化与航空工业成飞、沈飞、洪都及中国航发黎阳等航空企业的协同合作。加强有组织科研,通过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学校主动融入低空经济发展大局,通过举办“低空科技年”系列活动,开展低空科技类科普、竞赛、论坛、学术研讨等活动,搭建低空科技交流平台,聚焦江西省未来航空和低空经济发展。

学校创新成立低空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聚焦低空经济发展,依托新型航空飞行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绿色通用通航动力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等30个与低空技术领域相关的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组织科研人员开展低空科技领域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工作。研究院主动对接国家,以及省委、省政府发展低空经济和人工智能重大战略,面向低空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把“知识”和“经济”紧密结合,着力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和多学科交叉,以需求为导向聚力开发几款智能化低空飞行器、低空安全监测和无人机反制装备,促进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教师与学生创新创业,打造“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创新平台,创建低空示范校园,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与产业一体化联动发展。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学校将以“强特色、重内涵”为建设思路,以学科建设为牵引,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进一步培育和引进低空经济领域的优秀人才,加快在低空经济的关键领域的人才储备,为开展低空科技领域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基础;以获批教育部低空经济博士研究生专项计划为依托,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持续为我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院

热点产品

低空经济资源网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搜集。如有侵权,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快速链接
QUICK LINKS